A.1914年-1936年期間,進(jìn)口煤炭的比重由55%下降至2%左右 B.1914年-1936年間,機器、生鐵、鋼、其他建筑五金、化學(xué)產(chǎn)品、工業(yè)用染料和顏料、交通器材、液體燃料等生產(chǎn)資料進(jìn)口值顯著增長 C.1914-1936年間,進(jìn)口消費資料下降,由82.4%降至55.5% D.20年代中期,中國的棉紗出口逐步打開近東、非洲和中南美一些國家的市場 E.1931年后,出口棉紗和面部的數(shù)量下降
A.1895年全國電報線共有3062公里 B.1912年為6.2萬公里 C.1922年有線線路9萬公里,局所928處,發(fā)報250萬件 D.1912年電信局所565處 E.無線電報及電話代替了有線電報
A.1912年郵政局增加到6816處,里程為22.98萬公里 B.1927年郵政局增加為12126處,里程增加至46.22萬公里 C.1936年共有12619處郵政局所,里程58.48萬公里 D.1920-1936年年增郵件5.36億件,1930年-1936年增至7.83億件 E.D.1920-1936年郵政系統(tǒng)平均年收入為200萬元增至4070萬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