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答題

【簡答題】

古書注解中常見注明“某通某”的情況,例如:
《論貴粟書》:“急政暴虐,賦斂不時。”“政”通“徵”。
《列子·湯問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。”“惠”通“慧”。
《荀子·天論》:“故錯人而思天。則失萬物之情。”“錯”通“措”。
請說明上述各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。

答案: 所列例句中“政”通“徵”、“惠”通“慧”、“錯”通“措”等通假字例,也叫做古音通假。這種通假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...
題目列表

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

問答題

【簡答題】上古的韻部是根據什么材料歸納出來的?是怎樣歸納的?

答案: 對于上古韻部的研究,其材料是《詩經》入韻字、上古其他韻文入韻字和諧聲系統。其方法是系聯法。
微信掃碼免費搜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