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公司運用標準成本系統(tǒng)控制甲產品的成本。甲產品每月正常生產量為500件,每件產品直接材料的標準用量為6千克,每千克的標準價格為1.5元;每件產品標準耗用工時為4小時,每小時標準工資率為4元;制造費用預算總額為10000元,其中變動制造費用為6000元,固定制造費用為4000元。
本月實際生產了440件甲產品,實際材料價格1.6元/千克,全月實際耗用3250千克;本期實際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時,支付工資8820元,實際支付變動制造費用6480元,支付固定制造費用3900元。
編制甲產品標準成本卡。
企業(yè)面臨投產決策,有以下三種方案可供選擇:
方案一:投產新產品甲,甲產品將達到20000件的產銷量,并使原有產品的產銷量減少25%;
方案二:投產新產品乙,乙產品將達到9000件的產銷量,并使原有產品的產銷量減少20%:
方案三:甲、乙兩種新產品一起投產,由于相互之間的影響,產銷量將分別為14000件和7000件,并使原有產品的產銷量減少40%。
另外,投產新產品還需要增加額外的輔助生產設備,將導致甲產品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25000元,投產乙產品會增加固定成本開支20000元。其他相關資料如表所示。
要求:計算三種方案企業(yè)新增的稅前利潤,并選擇最優(yōu)方案。
由于方案三增加的稅前利潤最大,應選擇方案三。
某公司原有生產線使用年限到期之后,面臨著更換生產線的選擇,企業(yè)可以選擇購買與原來一樣的生產線,也可以購買一條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。原有生產線的價格為150萬元,而新的生產線價格為400萬元,兩種生產線的使用年限均為10年。無殘值,假設企業(yè)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。兩種生產線均用來生產甲產品,假設產品型號、質量完全相同,目前甲產品的銷量為10000件,單價為900元,假設企業(yè)產銷平衡,相關成本資料如表所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