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答題
【案例分析題】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對小學1—6年級每年級三個班學生進行了一次智力測驗,然后將每班學生分成兩組,并謊稱這是根據智力測驗成績來分組的。其中一組占班級總人數20%,稱為高智商組(A組),實驗支持者將該組學生名單交給所在班級新任教師,并告訴他們,預測表明,這一部分學生“在智力上有很大的發(fā)展可能性”,“具有在不久的將來產生學業(yè)沖刺的能力”。各班其余80%的學生組成普通組(B組)。實際上,各班學生是用隨機分派的方法分成兩組的。這就是說,分組時根本沒考慮事先進行的智力測驗。在實驗前各班內A、B兩組被試智力在統計上是相等的。經過8個月教學后,發(fā)現A組學生比B組學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長。該實驗中的因變量、自變量分別是什么?
答案:
該實驗中的因變量是學生的智商,自變量是老師對學生的期望。
所謂自變量,是指研究者主動控制和操縱的變量;因變量是...